You are here: 首页 > 游遍天下 > 大西北 - 巍巍贺兰

大西北 - 巍巍贺兰

写于:2000-10-02

10月1日下午4点47,177次去银川,在火车上知道我们这个团是十多个人,好几个旅行社都有这个团,但每个旅行社报名的人都只是有限的几个,最后就集合在一起由甘肃的康辉旅行社负责接待,我是第一次参加的旅行团,不由得对接待质量打了个问号。(不过后来证明,我的担心是多余的。:-))。在火车上一觉醒来已过包头,窗外并没有出现我所希望看到的茫茫草原,倒是有一座寸草不生的山脉一直伴着铁路线,不时会出现一个村镇,所有的房子都是一个样式的,颜色也都是灰色的,比起江南水乡来说实在是差远了。车过乌拉山、乌拉特前盟、五原然后是临河,临河市再开大约三十分钟就看到黄河了,一条看上去很窄很浅黄黄的河,如果不是人提醒我还真没法把她与中国母亲河联系在一起,黄河在她的中游绕了一个大大的弯,正是由于这个弯,才有了富庶的河套平原。

车进宁夏境内后铁道旁边就一直有贺兰山相傍,贺兰山象一位慈爱的母亲横卧在宁夏境内,南北走向,平均海拨2000多米,最高峰3556米,它的西面是漫无边际的中国第三大沙漠-----腾格里沙漠,它的东面是宁夏平原,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屏障,才有了今天肥沃的宁夏平原,公元九八二年,李元昊正是倚着贺兰山率领党项族建基立业,开创了西夏王朝,至蒙古灭西夏,前后十二帝,历时二百四十六年,创造了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夏王朝。眼前的贺兰山显得一片荒凉,寸草不生,但这更加让人觉得她神秘无比。

到银川已是下午三点了,银川市不大,人口也未过百万,我们下了火车没有停留,因为我们下午还得去两个景点:西夏王陵与沙湖,时间非常紧张。

西夏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其特殊的一面,当年李元昊率领党项族创立西夏王朝时何等辉煌,李元昊是一位非常开明的君主,他广泛汲取中原文化,并依据汉字发明了西夏文字,设立科举制度吸收人才,创立了盛极一时的西夏文化。然而由于西夏远离中原,地处边陲,且在蒙古灭西夏时遭到了严重破坏,不仅党项一族从此在历史上消失,而且西夏文化从此也进入了历史的低谷,只到近段时间,随时一大批西夏古迹的发现发掘,才使人们逐渐对西夏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中央电视台的《贺兰雪》以及一些介绍西夏的电影也让人们渐渐了解了西夏历史。而我们马上就要去的西夏王陵更是一个神秘所在,也是我们了解西夏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。

西夏王陵位于贺兰山东麓,在广阔的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,随地势分布着9座帝王陵,近193座勋臣贵戚的陪葬墓。汽车驶出银川站开始直奔贺立山,从车上往去,贺立如带雄伟的座落在辽阔的宁夏平原之上,车行不到二十多分钟就开始往左行驶,不一会儿从车窗往右望去,贺兰山下一片开阔地上出现了无数灰色的土圆稚体,有大有小,有密有稀,巍为壮观,这就是我神往以久的西夏王陵了!西夏王陵虽在西夏亡国时遭蒙古军队铁蹄溅踏,只剩下了一些土堆堆,但昔日的宏伟规模与气势仍依稀可辨。西夏陵景点建在3号墓前,西夏陵9座帝王陵依次编号为1至9号,而西夏王朝共有十二帝,除未帝不可能建陵,本应有十一座王陵,而现存九座,是已被毁还是根本未建,甚至现在这九座陵各自是哪位帝王的陵寝,现在仍然是个谜。七十年代曾对8号王陵进行过发掘,可惜墓室早年已被盗空,所获甚少。3号墓规格最大,且西夏王陵依据的是昭穆葬法,3号墓在陵区昭位,因此史学家认为此陵应是开国皇帝李元昊之陵。

车进景区,地方并不大,附近有一座介绍西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,我们先去了3号陵,走在长长的墓道上,远处高高耸立的3号墓塔倚着巍巍贺兰,显示着王者的气势。由于时间有限,我在旁边照了几张相后直奔墓塔,昔日的地面建筑仍依稀可辨:神道、配殿、献殿,与明十三陵、清东陵这些陵寝规制有很多共同之处,那个高高耸立的土堆边长12米,高22米,据估计原来应为八角七层的密檐式实心塔。从3号陵往东北方向望去,一个个的陵塔庄严肃穆,也许正在默默诉说着那段早已被卷入历史深渊的王朝历史,它们已在贺兰山的怀抱里觉睡了千年之久。

从墓塔回来我们走马观花参观了博物馆,进去的大堂中间是一个西夏当年疆域的沙盘,西夏王朝当年的疆域包括今天的宁夏、甘肃全省以及青海大部,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,当年的京师即今天的银川市,原来叫做兴庆府。导游还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,据说当年蒙古军横扫西夏,但西夏残余死守兴庆府,一直坚持斗争了三年之久,后来成吉思汗铁木真亲自督战,不料被西夏一将领用毒箭射中眼睛,不久射亡,死前立下遗嘱,说如日后破城,当杀尽党项人。不久兴庆府沦陷,西夏王陵遂灭,蒙古军队杀尽城中人,焚烧典籍,火烧王陵,从此党项一族从历史上消失。

博物馆里介绍了李元昊建国的过程,以及西夏国的官制、军队编制、农业生产、文化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等,最后一个重点展室就是介绍西夏文字,西夏文字根据汉字而来,但又与汉字与很大不同,谓之"远看很熟悉,近看不认识"。西夏文字的一个特点就是笔画特别多,而且由于西夏文字早已失传,而留下来的古迹又太少所以西夏文字极难辨认,这其中有一块碑意义重大,是在甘肃武威的《凉州重修扩国寺感通塔碑》,此碑现已是国宝,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一面是西夏文,另外一面是对应的汉文,这就为人们研究西夏文字提供了最直接的资料,在西夏文字方面的文物非常缺少的今天,此碑的意义可见一斑。

请写下您的评论





1.wobocveq asBom8sc24a 写于 2016-07-31 06:36:32
ivermectin cost
刘虎回复:
2.我的意见 宁夏导游 写于 2005-04-03 00:00:00
你应该把西夏的简史写出来,没有当时的建国时的风风雨雨,哪有灭亡时的凄凉和悲惨~~
刘虎回复:
3.大西北 jienng 写于 2005-03-07 00:00:00
写的不错,写出了那个场景
刘虎回复:
4.广泛其他高热去去 高速钢 写于 2005-03-07 00:00:00
感到何必日环食货物和我谈话外如同我
刘虎回复:
5.反对反对 死吧 写于 2005-03-07 00:00:00
方法地方 反对发达防撒大十分发发饿饭
刘虎回复: